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纪录片创作主题座谈会-亚博app客户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纪录片创作主题座谈会

11月24日,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党支部、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在线上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纪录片创作主题座谈会”。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纪录片委员会党支部书记赵捷主持座谈会,在学习的第一环节中,纪录片委员会秘书长雷振华领读,与会人员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内容。国家广电总局广电阅评组副组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陈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人民日报-海外版》办公厅主任张宝库,《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牛梦笛,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鹏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从纪录片的创作、传播等多个角度,交流了各自对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真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纪录片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指导纪录片创作和产业进一步发展得很好指引。他用“高站位”“大视野”“勤表达”九个字,概括了自己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

闫东以《强文化之魂 铸人民史诗》为题,结合《长征之歌》《孔子和我们》《领航》等纪录片的创作历程,从纪录片从业者的文化自信建设和坚守、不断的自我学习、注重在国际范围的文化传播等方面,解读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的深刻意义。

张宝库从宣传工作者和受众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纪录片创作的期待。他认为,把中国大地上火热的现实记录下来、呈现出来,对宣传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向世界展示立体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宣传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他表示,纪录片工作者须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永远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才能推出更加丰富、更有营养、也更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牛梦笛观察到,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纪录片作品都呈现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镜头下的主角”的鲜明特点,在溯源中华文明、展示中华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达成更广泛、更有效的国际传播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探索,让我们看到了讲好中国故事更多的可能性。

石鹏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认为,“接地气”是让普通观众对党史理论观点能够看得懂、愿意看的关键,用文献纪录片的独有风格和微纪录片的形式,能够在观众收听收看习惯变化的当下,让党史教育更加生动、更加深入人心。

在主题为“纪录片明年拍什么”的第二环节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新闻宣传处处长王亦君,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朱勤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展陈和影视处处长、高级编辑张军锋,成都广播电视台彭辉工作室总监彭辉,广东广播电视台工作室总监马志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纪录片导演柴红芳,中央新影集团导演陈庆,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秘书长刘军,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会长陈大立,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结合二十大报告,相继阐述了各自所在机构将要在2023年展开的纪录片创作及推广工作。

王亦君表示,2023年北京纪录片的创作重点将围绕“阐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奋斗历程 展现百姓幸福生活”、“聚焦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阐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围绕北京首都特色 创作具有浓郁北京特色和现实关照的纪录片”六大方面展开工作部署。北京市广电局还将进一步加大精品纪录片创作扶持的奖励力度,并将把全新全面升级的“中国纪录片大会”真正办成学术交流、行业交流、资源对接、精品展播、破圈发展、国际交流的高质量平台。

陈宏认为,202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以“科技强国、科教兴国”“从历史回望中汲取文化和精神滋养”“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发挥纪录片价值导向功能”为核心,重点打造《强国有我》《百年巨匠·教育篇》《中华民族英雄传》三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同时还将围绕年度热点主题等进行纪录片创作。

朱勤效表示,作为“国家影像历史的记录者”的新影集团,将在2023年完成“国家历史影像典藏工程(一期)”,把1978年以前由新影厂拍摄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实现4k存储,以利于将来的开发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党史学习教育相关题材纪录片。此外,他们还将利用数字技术,以历史影像为基础实现nft数字藏品、数字模型的研发等。

张军锋说,从党史上重要节点、重要人物的细致化、深度化挖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来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记录和呈现当下,以及对党史影像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来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仍有很多值得不断深入、不断拓展的选题。他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也会推动创作者找到更多选题。

彭辉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表示,拍摄党史题材纪录片,要回到纪录片最初的目的,用真实的故事感染人。创作纪录片必须要将文化自信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鲜活的镜头语言记录当下,要“接地气”,呈现出真正可信的故事,也就是要契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以人民为中心”,从而才能实现“有效传播”这一纪录片极为重要的功能。

马志丹表示,创作小而美、深而美、大情怀、正能量的人文类纪录片,始终是她的主攻方向。她率领的团队完成的二十大献礼片《蓝天下的期盼》,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播出效果和口碑,与该片现实题材的选题,以及团队一直秉持的“故事片的戏剧结构与电影手法的影像表达结合”“人性表达”“对有价值选题的长期跟踪、长线经营”等理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柴红芳说通过真实的纪录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纪录片人的贡献,是中国纪录片人的坚守,也是中国纪录片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陈庆表示,纪录片创作者、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从业者,一定要学原理、读原著,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呈现小人物的故事,既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能通过点滴细微的情感实现共情。要把创作过程、采访拍摄的所有过程都作为海外传播的一部分,甚至是海外传播的起点,才能达成中国纪录片更有效的国际传播。

刘军介绍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情况,他说作为中国纪录片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广州纪录片节将切实践行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话语权等方面的相关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和中外纪录片人共同促成“中国故事”的批量合拍,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陈大立说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将依托于北京的优势,集中整合相关资源,在协作体创新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努力。他在介绍“金樽国产纪录片年度盛誉作品推荐活动”相关情况时说到,这一活动的推动,特别是新增的“一步之遥”板块,不但是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打造“学术闭环”,彰显优秀纪录片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实现“学术创新创优”的落地实施。

张延表示,在创作中,将深刻的主题思想赋予客观记录的独立的接地气的“小故事”,就可以凸显出“小故事”的“大意义”。在“大视听”“融媒体”的当下,纪录片可以通过不同媒介、不同载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而“纪录中国”也愿意为中国纪录片提供更多的传播渠道。

赵捷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纪录片从业者要切实在创作过程中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领悟大会精神,要着力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不断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筑牢政治之基、理论之基、实践之基,真正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进纪录片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服务大局、彰显担当的实际成效。

通过本次座谈会的学习与探讨,与会者表示,纪录片从业者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在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上下功夫,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全球视野、更深的精神内涵,引领和凝聚人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用真诚记录时代、用真实的力量书写史诗,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佳作,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担当起纪录片人的使命和责任,共同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纪录片创作主题座谈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张雅欣,吉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赵大为,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沈书,人民网强国论坛主编张桂贵,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静等行业专家学者、传媒人士30多人参加了线上座谈会。

附表:
文章关键词:
网站地图